實施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是廣東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。中鐵二十二局粵西項目群立足新時代,聚焦新使命,以初心如磐的堅守與勇毅擔當的魄力,主動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,以“城鄉融合、產業興農、生態宜居”為抓手,積極投入“百千萬工程”,為嶺南大地鄉村振興事業快速發展貢獻了央企力量。?
完善基礎設施,鋪就振興之路
項目地處廣東羅鏡鎮,正值汛期,雨水連連,下屬蒲洞村、萬車村、羅平鎮營下村等幾個鄉道、縣道的道路受雨水影響,多處坑洼積水,影響村民出行。這些道路已經有幾十年歷史,路面破裂塌陷、防護設施不全等隱患多多。路面顛簸也影響了水果的運輸及質量,但是今年的村民正喜滋滋地忙著收獲、外運水果。“感謝中鐵二十二局的建設者,正是因為他們把路修好了,我們村產的荔枝、沃柑才不愁銷路??蛻魧ξ覀兊乃|量也是贊不絕口!”村民感嘆道!
修復的村間小路(周玉盼 攝)
這些成績的取得,得益于粵西項目群與當地的黨建共建工作,著眼于解決民生需求,先后打造了近5公里的鄉道新建擋土墻、恢復路面及安全護欄設施配備工程。同時,包含了近30條路線的村鎮重要交通通道安防整治工程,修復、新建路線總里程50多公里。條條道路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,串聯起了鄉村與城市的繁華,也串聯起了企業與地方的情誼。
拓展公共空間,締造幸福生活
近日來,在塘埇村,公園和涼亭人聲鼎沸,熱鬧異常,孩童們在體育器材上蕩著秋千,家長們坐在一邊聊家常,更有健身愛好者正在疾步競走。園內的石路面,蜿蜒曲折,休閑公園、涼亭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元素,成為鄉村新地標。
煥然一新的農村一角(周玉盼 攝)
“以前這里是一片垃圾場,少有人來,大家都是掩鼻匆匆而去。經過中鐵二十二局這么一整理,這幾個月的時間就從垃圾車變成了聚寶地。前段時間鄉鎮廣場舞大賽還在這里成功舉辦?!贝迕裢醮髬尭袊@現在農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。公共空間的拓展不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,也成為鄉村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平臺,為其注入了強大的文化動力。
再塑鄉愁記憶,勾勒發展新軸
走進羅鏡鎮,磚紅色的外檐整齊排列,在陽光下勾勒出靈動的輪廓。中鐵二十二局參建人員聚焦推進宜居鄉村風貌提升工程,500平方米的墻面彩繪讓農家墻面穿上了絢麗多彩的新衣,古木榕樹與彩墻黛瓦相互映襯,構成了一幅“人在景中、村景共生”的生態長卷。
在羅定鎮中心,項目群人員還打造了一個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“美麗客廳”。這里不僅沉淀著當地綿延幾百載的深厚歷史文化,更是對未來“百千萬工程”的整體規劃展示。隨著宜居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,傳統農耕文化的根脈得以穩固,現代休閑生活的活力不斷注入。漫步在這些鄉鎮,隨處可見老人在古榕樹下悠閑乘涼,孩童在彩墻旁嬉笑玩耍。
街道辦事處贈送的錦旗(周玉盼?攝)
粵西項目群黨支部以“黨員進班組”活動為載體,將企地共建聯誼活動作為職工生活的“潤滑劑”,打破企業與地方黨組織“各自為戰”的壁壘。通過資源聯享、活動聯辦、服務聯動,激活企地共建的發展新動能并獲贈錦旗。6月,項目所處地域受“蝴蝶”號臺風的侵襲,項目立即組建以黨員為核心,涵蓋多個崗位的搶險救援小組,爭分奪秒地奔赴受災搶修一線,將項目損失降到最小同時助力當地村民道路暢通。
從條條鄉村公路的建成,到休閑娛樂設施的步步完善,中鐵二十二局的建設者用智慧、勤勞與汗水浸潤著粵西這片沃土,建設的每項工程都詮釋著“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”,在廣東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恢弘篇章中,深深鐫刻下央企的奮斗足跡與時代擔當。